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宋杨万里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送杜挺之郎中知虔州
宋梅尧臣
大庾岭边无腊雪,惟有梅花与明月。
月光如水来向人,太守得闲杯耳热。
吹香入酒望梁宋,正是苦寒绵可折。
亦当念君君行南,南方无冰地不裂。
此身不到五侯门,肥羔酿酒槐槽咽。
玉色少年生颊春,解笑吟肠冷如铁。
冲风冒霰入广文,老与诸生开反切。
重嗟君远隔江湖,虽得虽甘牙已缺。
官娥执乐一千指,修颈慢肌衣错缬。
定逢宾客强排娖,舞彻六幺红袖掣。
人竞羡君君愈疲,夜归坐合思予说。
七月十一夜月下独酌
宋杨万里
今岁秋阳晒人死,今宵秋月呼人起。
月光如水澡吾体,月色如霜冻吾髓。
老夫畏热如於菟,平生爱月如冰壶。
望舒可客不可孤,麴生可亲不可疏。
更招玉兔金蟾蜍,同酌山杯煮涧蔬。
来朝秋阳再作恶,今夕秋光且行乐,
遮莫参横并月落。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有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注释](1)感旧:感念旧人。旧事。
[译文]独自登上江楼,不禁触景生情,感到寂寞怅惘。月亮倒映在水波粼粼的江面上,水天相接,分不清哪是月色,哪是水色,哪是天色。昔日来此共赏明月的朋友哪里去了?这儿的风景却仿佛还和去年一样。
-----------------------------
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启逗读者,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荡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象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读到这里,我们才豁然开朗,体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徐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