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诗词网

现代写故乡的诗句

分题送周仕宣南台典吏 分得芙容堂


顾瑛

钟山蜿蜒若龙走,送子春江一壶酒。
他时戴花归故乡,莫忘江头折杨柳。


再和昌言喜雪


韩维

愧无奇策辅吾皇,乞得闲官老故乡。
壮志未甘悲白发,欢情犹看舞红妆。
长歌不计闲光景,吟苦难滋旧肺肠。
多谢同心二三友,每传佳句挹华觞。


颍上得鲤鱼为脍怀余姚谢师厚


梅尧臣

青蓑潭上老,赬尾网中鱼。
买作秋盘脍,还思远客书。
越齑橙熟久,楚饭稻舂初。
虽去故乡远,不嫌为馔疏。


酬乐天叹损伤见寄


元稹

前途何在转茫茫,渐老那能不自伤。病为怕风多睡月,
起因花药暂扶床。函关气索迷真侣,峡水波翻碍故乡。
唯有秋来两行泪,对君新赠远诗章。


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


白居易

往来东道千余骑,新旧西曹两侍郎。
家占冬官传印绶,路逢春日助恩光。
停留五马经寒食,指点三峰过故乡。
犹恨干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

【注释】:
原题: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工部有敷水之期荣喜虽多欢宴且阻辱示长句因而答之

赠别何邕


杜甫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鹤注】宝应元年,公送严武至绵州,其别何邕,当在此时。诗云“绵谷元通汉”,何盖为绵谷尉也。又云“传语故乡春”,何盖京兆入而赴长安也。邕即前所云何十一少府耶?

  生死论交地①,何由见一人。悲君随燕雀②,薄宦走风尘③。绵谷元通汉④,沱江不向秦⑤。五陵花满眼⑥,传语故乡春。

  (上四送别何邕,下四别后情绪。生死交情,既难多得,何又随燕雀而走风尘,更觉孤寂矣。绵谷通汉,邕可至京。沱江背秦,己犹滞蜀也。长安不见,而欲传语春光,公思乡之意切矣。悲君二字贯下,此十字为句。)
①《翟方进传》:“一死一生,乃见交情。”②《公孙弘传赞》:“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③任昉表:“薄宦东朝。”④《唐书》:绵谷县,属利州,利与剑为邻,剑州至绵,不远三百里。《禹贡》注:汉出为潜。《史记·正义》:潜水,出利州绵谷县东龙门山大石穴下。【朱注】绵谷,即蜀汉之汉寿,今保宁府广元县是。“绵谷元通汉”,谓绵谷潜水,本上合于沔阳之汉水也。汉中北直长安,故云。⑤《汉书·地理志》:沱水,在蜀郡郫县西,东入大江。其一在汶江县西南,东入江。郭璞《尔雅注》:沱水,自蜀郡都安县湔山,与江别而更流。金履祥曰:江至永康军导江县,诸源既盛,遂分为沱,东至眉州彭山县,复合于江。【朱注】沱江,《蜀志》谓一在灌县,一在新繁。灌县之沱,一名郫江,即郭注所云别江于湔山者。《沟洫志》谓李冰所穿,恐亦因禹故迹而疏之耳。⑥五陵,见《秋兴》诗注。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送水云归吴


方妙静

万里秦城风淅淅,一望蓟州云羃羃。
君今得旨归故乡,反锁衡门勿轻出。


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


陆游

桐帽絁裘拥半酣,肩舆咿轧转城南。
牛过野水将新犊,女采柔桑起稚蚕。
遗老年光垂九十,故乡春事及重三。
种花筑室知难办,借地犹能结草庵。


登浦上阁


袁凯

高阁春波上,登临独怆然。
故乡从此去,久客未言还。
花好谁家屋,帆轻何郡船。
朝来有微雨,应洒郭西田。


重阳


胡仲参

漫浪江湖已十霜,一秋强半又重阳。
可怜白日浑闲度,偶对黄花觉自伤。
客舍题诗书感遇,市楼沽酒慰凄凉。
登高不为酬心赏,直欲凭栏望故乡。


酬皇甫侍御见寄,时前相国姑臧公初临郡


刘长卿

离别江南北,汀洲叶再黄。路遥云共水,砧迥月如霜。
岁俭依仁政,年衰忆故乡。伫看宣室召,汉法倚张纲。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 ”,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除了善于围绕中心造景写情、结尾含蓄有致的特点之外 ,对仗工整巧妙地当是其不容忽视的艺术特色 。中间两联不仅写得声、色、光感俱佳,而且上、下、前、后的空间感极强,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立体画面的形象感受。
-----------------------------------------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霍松林)


舟中小酌


戴复古

独立秋风里,怅然思故乡。
渚头沽美酒,船上作重阳。
篱菊一枝瘦,溪鱼三寸长。
客中聊尔耳,亦可慰凄凉。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


高启

故乡未解识清容,却在金陵阙下逢。
中禁曾分斋钵饭,上方时叩讲筵钟。
一帆细雨迢迢浦,半塔斜阳霭霭峰。
相送师归忽多感,飞云亦恋旧依松。

【原题】: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