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诗词网

写乱山的诗句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答人问仁者安仁


林光朝

千年古道万年堤,老牯循循不解迷。
牧子不知何处在,乱山荒草鹧鸪啼。


诗赠晚学李君


邢仙老

人稀境尽绝尘埃,野客寻源或到来。
怪石结成真洞府,乱山堆就假楼台。
久穷至理难期老,独放真机学未该。
得共山翁话虚寂,不妨岩下且徘徊。


自山中泛舟归郡城


陆游

我呼小艇浮南津,落日乱山衔半轮。
背船双鹭低掠水,下滩峭风冷逼人。
中流回望始太息,烟中白塔高嶙峋。
适从彼来忽在此,老夫拄杖捷有神。
尉曹堆盘笠泽脍,秀才泻榼中山春。
岂惟外物不挂眼,醉後兀尔忘吾身。
朝冠行即挂神武,买犊遂欲耕峨岷。
金丹自喜日日长,白发未许年年新。
拥桥炬火远已闹,归舍睡息清而匀。
明朝笑谓同载客,有脚莫踏东华尘。


蝶恋花·十幅归帆风力满


萧允之

十幅归帆风力满。记得来时,买酒朱桥畔。远树平芜空目断。乱山惟见斜阳半。谁把新声翻玉管。吹过沧洲,多少伤春怨。已是客怀如絮乱。画楼人更回头看。


菩萨蛮·乱山影直危楼起


曹勋

乱山影直危楼起。天涯目断雕阑倚。寂寞过东风。行宫烟雨中。长安何处日。城郭今寒食。谁待翠华归。片云天际飞。


饯平洲僧


徐集孙

天地一身閒,袈裟裹乱山。
听经离竺寺,结制去云间。
包重悬诗稿。藤枯带藓斑。
西风落梧叶,应又向西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冬日杂书六首


张耒

短景冰霜地,人稀豹虎村。
风连诸壑动,日带乱山昏。
浩荡空回首,萧条独掩门。
东周旧耆老,留滞饱知闻。


青玉案·雪销未尽残梅树


刘辰翁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蝶恋花 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

①刬地:依旧,还是。
②橹:摇船工具。
③南徐:州名。州治在今江苏省丹徒县。

【评解】

这首词描绘春景,抒写离情。上片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
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
人安在!
全词抒写离愁别绪,细腻委婉,工巧别致。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幽畅婉曲,颇得辛词风趣。
--------------------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刬地,此处作“一派”讲。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 ,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 为君愁绝 ”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南徐,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这句话下面隐藏的意思是 :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宋词中屡见 。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 ,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 ,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 :“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 ,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高山堂


梁佐

巍巍层阁倚云平,一凭阑干醉魄醒。
霁雨乱山生淡碧,带风寒竹有余青。
孤猨傍石为深磵,幽鸟冲烟入画屏。
却重高僧仙景象,蓬莱不独在沧溟。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释】:
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 ),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在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 ,衬托词人主观之情 。“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象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象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 ”,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 ,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这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

阮郎归·烛花吹尽篆烟青


石孝友

烛花吹尽篆烟青。长波拍枕鸣。西风吹断雁鸿声。离人梦暗惊。乡思动,旅愁生。谁知此夜情。乱山重叠拥孤城。空江月自明。


连山一峰独秀


陈普

云屏屏断乱山稠,中有青螺百尺修。
拔萃出群高地步,导前拥后作班头。
上连霄汉不盈尺,俯视冈陵总下流。
吾道与君亦相似,功会一篑便相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