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诗词网

描写荞麦的诗句

四明山中十绝·羊额岭


戴表元

两颊棱棱额下分,更无坳处可藏云。
西风怕夺行人眼,荞麦满山铺锦云。


香山


范成大

采香径里木兰舟,嚼蕊吹芳烂熳游。
落日青山都好在,桑间荞麦满芳洲。


明发


胡仲弓

明发占鸡唱,停骖数暝鸦。
半生多在路,十日九怀家。
照水芙蓉色,满园荞麦花。
归田何日是,对客话桑麻。


道中即事


姚勉

荞麦花开如雪铺,新霜寒早半欲枯。
故山今年熟此否,读书夜饥需饼炉。


寄管叔仪通判并同官


楼钥

执别僧房日未斜,别离愁绪满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叶,小雨顿开荞麦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阑无奈客思家。
凭谁寄语三夫子,归路还须好句夸。


鹧鸪天 秋


长筌子

乍觉西风吹葛衣。萧萧秋色满华夷。催排荞麦花开日,点勘梧桐叶落时。鸦噪晚,客思归。一川禾黍正离离。蝉声莫向高枝叫,切恐宾鸿苦皱


郑公家


戴敏

门墙多古意,耕钓作生涯。
菽米散鱼子,莲根拔虎牙。
弄孙时掷果,留客旋煎茶。
颇动诗人兴,满园荞麦花。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苏轼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
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
熔银百顷湖,挂镜千寻阙。
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
归来北堂下,寒光翻露叶。
唤酒与妇饮,念我向儿说。
岂知衰病後,空盏对梨栗。
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
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


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


张伯子

输蹄旦旦风尘表,入眼群山青未了。
刺藤迎日子先红,荞麦得霜花渐老。
丛祠诡怪画村疃,古寺骞腾出林杪。
征衫多次逐飞鸢,下檐有时随宿鸟。
初晴得去恨迟迟,独夜不眠忧悄悄。
公如老骥暂伏枥,我类游鳞终屈沼。
一朝王事有期会,百里民情同探讨。
详于禹贡辨等级,明似离娄烛幽眇。
高依丘垄或微收,低近陂塘翻尽槁。
凶荒有数合均一,报应于中又分晓。
不能究实害非浅,倘使从宽恩岂小。
兹行到处欲春风,批放莫教分数少。


农舍


陆游

三农虽隙亦?忙,穑事何曾一夕忘。
欲晒胡麻愁屡雨,未收荞麦怯新霜。


饯金使出北关风雨大作


袁说友

出郭初行十里赊,狂风急雨闹田家。
香粳饱熟云翻浪,荞麦新开雪作花。
浅水半村环野趣,好山一带接京华。
晚来踏尽临平路,风脚全收雨脚斜。


秋夜看月


释云岫

木落山空秋最多,登楼无奈月明何。
老僧得句诗偏好,夜雪涨溪荞麦花。


题卢处士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注释】: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其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景慕之情。

  一、二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三、四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五、六两句写入望的远景。“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一径入云斜”和“千峰随雨暗”相对照,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这两句改用协调的音节,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变化,一方面也是和写远景的阔大相适应的。

  七、八两句又改用拗句的音节,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殊色彩相适应的。而写景物的特殊色彩又是为了写人,为了衬托古朴高洁的“处士”形象。

  “荞麦”是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小白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才显出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荞麦花既和描写处士的山居风光相适应,同时,也说明处士的生活虽然孤高,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绝;借此又点明了作者造访的季节—春天。

  全诗的层次非常清楚,景物写得虽多而错落有致。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特殊色彩,使读者对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孤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作者的这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手法,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张志岳)

秋日有感


罗公升

桂花无主亦清秋,荞麦为谁先白头。
萤不照身常隐见,鸥燕求世自沈浮。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杨万里

蓼岸藤湾隔尽人,大江小汉绕成轮。
围蔬放荻不争地,种柳坚堤非买春。
匏瓠放教俱上屋,渔樵相倚自成邻。
夜来更下西风雪,荞麦梢头万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