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并安江师送米
宋洪迈
不见道人久,天涯岁云除。
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
念师折脚铛,五合未省余。
中野外覆餗祸,尚有乞食逋。
云何怜孤客,日受饥火驱。
未曾贷监河。矧肯索胡奴。
谁言斗升意,矫矫超万夫。
嗟予事笔耕。轻弃南亩锄。
慁烦方外客,此计良已疎。
何时事粗了,归葺五亩居。
生涯寄绵竹,岂即非良图。
不为泉壤蚓,愿学江湖鱼。
送李余及第归蜀
唐贾岛
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蔡曰:绵竹,产汉州绵竹县之紫岩山。《地志》:汉绵竹县,以其地宜竹故名。【朱注】杨子云有《绵竹颂》,此蜀产也,故觅之。黄鹤云:绵竹,即《竹谱》之■■竹,其皮似绣者。杨慎又引梅宛陵《绵竹》诗云:“虽作湘竹文,还非楚筠质。本与凡草俱,偶近君子室。”原注云:此草也,似竹而斑。”亦与杜诗不合。
华轩蔼蔼他年到①,绵竹亭亭出县高②。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③。
(出县之梢,映波加翠,故欲分竹江干。华轩,指韦署。此截律诗下四句。)
①王微诗:“长想凭华轩。”鲍令晖诗:“蔼蔼垂门桐。”②陶潜诗:“亭亭复一纪。”③谢朓诗:“苍翠望寒山。”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送张正夫监簿归汉州
宋文同
知己非不遇,其如才命违。
宦名疑在梦,亲禄只徒归。
道路盘危栈,家山指落晖。
好将绵竹颂,重拂入关衣。
无题
唐韩偓
小槛移灯灺,空房锁隙尘。额波风尽日,帘影月侵晨。
香辣更衣后,钗梁拢鬓新。吉音闻诡计,醉语近天真。
妆好方长叹,欢馀却浅颦。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
致意通绵竹,精诚托锦鳞。歌凝眉际恨,酒发脸边春。
溪纻殊倾越,楼箫岂羡秦。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
乐府降清唱,宫厨减食珍。防闲襟并敛,忍妒泪休匀。
宿饮愁萦梦,春寒瘦著人。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碧瓦偏光日,红帘不受尘。柳昏连绿野,花烂烁清晨。
书密偷看数,情通破体新。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合成云五色,宜作日中轮。
照兽金涂爪,钗鱼玉镂鳞。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堕髻还名寿,修蛾本姓秦。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麟脯随重酿,霜华间八珍。锦囊霞彩烂,罗袜砑光匀。
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偷儿难捉搦,慎莫共比邻。
紫蜡融花蒂,红绵拭镜尘。梦狂翻惜夜,妆懒厌凌晨。
茜袖啼痕数,香笺墨色新。
绵竹山四十韵
唐吴融
绵竹东西隅,千峰势相属。崚嶒压东巴,连延罗古蜀。
方者露圭角,尖者钻箭簇。引者蛾眉弯,敛者鸢肩缩。
尾蟉青蛇盘,颈低玄兔伏。横来突若奔,直上森如束。
岁在作噩年,铜梁摇虿毒。相国京兆公,九命来作牧。
戎提虎仆毛,专奉狼头纛。行府寄精庐,开窗对林麓。
是时重阳后,天气旷清肃。兹山昏晓开,一一在人目。
霜空正泬寥,浓翠霏扑扑。披海出珊瑚,贴天堆碧玉。
俄然阴霾作,城郭才霢霂。绝顶已凝雪,晃朗开红旭。
初疑昆仑下,夭矫龙衔烛。亦似蓬莱巅,金银台叠蹙。
紫霞或旁映,绮段铺繁褥。晚照忽斜笼,赤城差断续。
又如煮吴盐,万万盆初熟。又如濯楚练,千千匹未轴。
又如水晶宫,蛟螭结川渎。又如钟乳洞,电雷开岩谷。
丹青画不成,造化供难足。合有羽衣人,飘飖曳烟躅。
合有五色禽,叫啸含仙曲。根虽限剑门,穴必通林屋。
方诸沧海隔,欲去忧沦覆。群玉缥缈间,未可量往复。
何如当此境,终朝旷遐瞩。往往草檄余,吟哦思幽独。
早晚扫欃枪,笳鼓迎畅毂。休飞霹雳车,罢系虾蟆木。
勒铭燕然山,万代垂芬郁。然后恣逍遥,独往群麋鹿。
不管安与危,不问荣与辱。但乐濠梁鱼,岂怨钟山鹄。
纫兰以围腰,采芝将实腹。石床须卧平,一任闲云触。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唐李商隐
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凉波冲碧瓦,晓晕落金茎。
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唐书。令狐绹。字子直。楚之子。大中三年拜中书舍人。袭封平阳男。初学记。中书省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李贺诗。玉轮轧露湿团光。世说。会稽王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凈。都无纎翳。叹以为佳。谢景重曰。意谓不如微云点缀。王因戏谢曰。卿居心不浄。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汉郊祀志。月穆穆以金波。刘騊駼诗。缥碧以为瓦。广韵。晕。日月旁气也。汉武故事。帝作金茎。擎玉杯。承云表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西都赋。擢双立之金茎。注。金茎。铜柱也。广韵。绠。井索。古乐府。桃生露井上。曹植述行赋。濯予身于秦井。杜甫诗。风筝吹玉柱。丹铅録。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叶宫商。汉书。绵竹县属广汉郡。蔡梦弼杜注。绵竹,产汉州绵竹县之紫岩山。扬雄甘泉赋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翰注。雄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诵此文。帝曰。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黄门侍郎。按。子云答刘歆书云。先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四隅铭。蜀人杨庄为郎诵之于成帝。帝以为似相如。后又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成帝好之。遂得尽意。不及绵竹颂。翰注云云。不知何本。五臣注极为东坡所讥。然间有可采者。如此事。义山亦引用之矣。
-----------朱鹤龄(清)《李义山诗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