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员外赴潮州
唐郎士元
含香台上客,剖竹海边州。楚地多归信,闽溪足乱流。
今朝永嘉兴,重见谢公游。
偈二十七首
宋释守净
念念舍离诸恶趣,心心克取佛菩提。
取舍二途如脱得,永嘉元不识曹溪。
放夜
宋方回
深夜楼前笑语哗,禁街钟鼓暂停挝。
冶游谑浪非吾事,富足欢娱有几家。
春酒可能融鬓雪,书灯独自照梅花。
黄柑犹见升平物,四十年前客永嘉。
偈颂十首
宋释德光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大小永嘉,和屎合尿。
偈六十九首
宋释道宁
永嘉一宿,道播寰区。
招扇隔江,法流四海。
乾坤未剖,谁是知音。
空劫已前,何人印可。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透脱斯关,方能妙用。
慈云叆叇,舒卷湘江。
不假风雷,滂沛甘泽。
三草二木,并获敷荣。
青山不锁长飞势,沧海合知来处高。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唐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关。京师震恐,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指三水流经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叛军。“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造成广大三川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四海南奔似永嘉”,历史的惊人相似,使诗人回想起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时,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攻陷晋都洛阳,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诗人眼里,同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样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从历史高度揭示了这场灾难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了鲜明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笔。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时雄心勃勃,自负很高。前著“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度潇洒,一种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以“胡沙”喻叛军,形象而深刻。叛军之来,有如妖如魔,飞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写出它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暗无天日的残暴行径,又写出徒有声势的虚弱本质和为时不长的必然趋势。“静”字,凝炼、概括,使人想见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之间,更见其成竹在胸,胜券在手,指挥若定,易如反掌之气概,读之心胸开拓,精神为之一振。
此诗的一个特色是用典精审,比拟切当。古人认为成功的用典应有三条:“易见事”、“易识事”、“易诵读”。(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用事》)诗人连用二典,皆炼意传神,明白晓达,情境俱现,相映增辉,不愧为用典之上乘。全诗艺术构思,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试借君王玉马鞭, 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象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这首诗就透露出李白的这种心情。
诗人一开始就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试借君王玉马鞭”,豪迈俊逸,可谓出语惊人,比起直向永王要求军权,又来得有诗味多了。这里超凡的豪迈,不仅表现在敢于毛遂自荐、当仁不让的举措上;也不仅表现在“平交诸侯”、“不屈己不干人”的落落风仪上;还表 现在“试借”二字上,诗人并不稀罕权力(“玉马鞭”)本身,不过借用一回,冀申铅刀一割之用。
有军权才能指挥战争,原是极普通的道理。一到诗人笔下,就被赋予理想的光辉,一切都化为奇妙。“指挥戎虏坐琼筵”,就指挥战争的从容自信而言,诗意与“为君谈笑静胡沙”略同,但境界更奇。比较起来,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都变得平常了。能自如指挥三军已不失为高明统帅,而这里却能高坐琼筵之上,于觥筹交错之间“指挥戎虏”,赢得一场战争,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写战争没有一丝“火药味”,还匪夷所思地用上“琼”“玉”字样,这就把战争浪漫化或诗化了。这又正是李白个性的自然流露。
那时不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局面几乎不可收拾么?但有了这样的英才,一切都将变得轻而易举。“南风一扫胡尘静”,几乎转瞬之间,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南风扫尘来比喻战争,不仅形象化,而且有所取义。盖古人认为南风是滋养万物之风,“南风”句也就含有复兴邦家之意。而永王军当时在南方,用“南风”设譬也贴切。
当完成如此伟大的统一事业之后,又该怎样呢?出将入相?否,那远非李白的志向。诗人一向崇拜的人物是鲁仲连,他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这一点诗人屡次提到,同期诗作《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中的“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就是此意。
这里,诗人再一次表达了这一理想,而且以此推及永王。“西入长安到日边”(日是皇帝的象征;而言长安在日边),这不但意味着“谈笑凯歌还”,还隐含功成弗居之意。诗人万没想到,永王璘广揽人物、招募壮士是别有用心。在他那过于浪漫的心目中,永王也被理想化了。
李白第二次从政活动虽然以悲惨的失败告终,但他燃烧着爱国热情的诗篇却并不因此减色。在唐绝句中,象《永王东巡歌》这样饱含政治热情,把干预现实和追求理想结合起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不可多得。此诗形象飞动,词气夸张,写得兴会淋漓,千载以下读之,仍凛凛有生气。
(周啸天)
二郎回溪词(事载《青田邑志》)
明皇甫汸
谢公永嘉守,在郡宥无为。
敦赏值令弟,华萼每相携。
跻险既山顿,穷源亦水嬉。
溪名沐鹤是,人睹游龙非。
驾言辍棹际,并影浣纱时。
凌波餐秀色,拾翠逗芳仪。
援琴挑未就,解佩赠犹疑。
高唐侈宋玉,洛浦怅陈思。
抒章但唇动,缔心空目驰。
来同湫风止,去作飘云辞。
停声《三妇艳》,嗣响《二郎回》。
哭匊田诗老
宋舒岳祥
寻源自永嘉,清响黜浮葩。
一字不犯古,五言真到家。
思幽多掩抑,情至重咨嗟。
欲拟徵君诔,天寒日又斜。
江行望秣陵作
清陈维崧
轻舟夜剪秋江,西风鳞甲生江面。
瓦官阁下,方山亭外,惊涛雪片。
一带蒋州,千寻铁锁,等闲烧断。
只波间皓月,流光欲下,旧曾照,金陵县。
何处回帆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
回思往事,永嘉南渡,流人何限。
如此江山,几人怜惜,斜阳断岸。
正江南烟水濛濛,飞尽楚天新雁。
代和翟知事舟中寄登光阳楼诗韵
宋陆文圭
登临送目际天涯,人物风流胜永嘉。
已激清流乘书鷁,尚留醉墨看涂鸦。
长空黯淡吹云叶,别浦微茫蹴浪花。
老守江城闲列坐,秋宵短梦苦思家。
题蔡令叶岭书房
不详赵汝□
日诵哲师记,岁通圣人书。
前冈复后麓,俨在中间居。
佩月而冠云,被服以璠玙。
沧海朝奋驾,崑崙暮停车。
矫然竦上征,浩荡游太虚。
竟当一悟足,纷历万变馀。
危机易翻覆,末世多崎岖。
主公总军戎,参佐谋议摅。
环帐募敖曹,夺营走休屠。
宁知情事异,岂谓才智疏。
归饮永嘉水,胜食建邺鱼。
缅想过西山,薰风袭芙蕖。
朗明观众妙,冲漠味至腴。
身治为物基,学广充理储。
潜深下薰帷,抱独吟葛庐。
经纶有时命,吾子意何如。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唐刘长卿
何事浮溟渤,元戎弃莫邪。渔竿吾道在,鸥鸟世情赊。
玄发他乡换,沧洲此路遐。溯沿随桂楫,醒醉任松华。
离别谁堪道,艰危更可嗟。兵锋摇海内,王命隔天涯。
钟漏移长乐,衣冠接永嘉。还当拂氛祲,那复卧云霞。
溪路漫冈转,夕阳归鸟斜。万艘江县郭,一树海人家。
挥袂看朱绂,扬帆指白沙。春风独回首,愁思极如麻。
宝盖山
宋赵永嘉
青山吐出白龙开,我是地仙赵秀才。
嘉善有鱼餐得去,永嘉有虎唤能来。
送郭子奇
宋薛师石
永嘉官满后,归处是仙居。
柳舞陶潜径,桃迎阮笔车。
名高唐寺塔,箧满晋人书。
看步青云上,题缄寄隐庐。
谢新淦令徐信甫至赣相过
宋曾丰
永嘉之重自晋始,积至本朝始多士。
大科异等固其常,文章道德相角掎。
淳熙癸卯徐令君,相逢欲执弟子礼。
聊将舌本吐寸玑,辄自脚跟参万里。
藏中触处随光明,言下从谁得原委。
国子博士陈先生,初受皮肤终骨髓。
孤篷今转大江西,猛象欲踏黄河底。
但恐黄河深更深,水浮太空空浮水。
裹粮学道仆马疲,归家落照在帘里。
自有余师更求师,棒头打出乃其理。
况人胸中各法门,陈君韩子吾柳子。
虽有心印不敢传,恐君河佛骂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