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水陌轻寒
宋寇准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定巢新燕。湿雨穿花转。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愁蛾浅。飞红零乱。侧卧珠帘卷。
将赴苏州,途出洛阳,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饯,
唐刘禹锡
岁杪风物动,雪馀宫苑晴。兔园宾客至,金谷管弦声。
洛水故人别,吴宫新燕迎。越郎忧不浅,怀袖有琼英。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唐杜甫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在梓州时作。诗云“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盖是年春史朝义初灭也。
行路难如此①,登楼望欲迷②。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江水流城郭,春风人鼓鼙。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③。
(此间登楼而兴羁旅之感。首联,情景并提。次联,承行路。下四,承登楼。《杜臆》:行路之难不一,故用如此二字该之,起语无限悲凉。衰年流落,此身却无少壮,而浪迹但有羁栖,两句各倒转一字,便语新而声协矣。水流城下,登楼所见。风送鼓声,登楼所闻。新燕巢搂,而旅人无定,对景伤情,语意双关。数句中,有梓、有春、有楼,写景言情,相融入化。)
①古乐府题有《行路难》。②王粲有《登楼赋》。③古诗:“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室。”杜律首句,有语似承上,却是突起者。如“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既飘忽,又陡健,此皆化境语也。
其二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①,移柳更能存②。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③。
(次章,登楼而动去蜀之怀。上四,遥望故园。下四,追思吴会。盖恐北归未能,转作东游之想也。《杜臆》:心之所至,目亦随之,故登楼一望,而天畔之眼,遥入故园。朝义既平,战场定矣。洛阳园柳,能复存乎?公少游吴越,故思胜事,自蜀江至吴,必取道荆门也。)
①苏武诗:“行役在战场。”②《哀江南赋》:“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③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南崖有山,名荆门,北岸有山,名虎牙,二山相对有象门然。赵汸曰;五言近体,句中用一壶字斡旋,诗家以为难。若一句中用两虚字,抑扬见意,惟老杜能之,而陈后山妙得其法。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暮春书事四首
宋张耒
冉冉春将老,悠悠昼掩关。
鸠鸣高柳暗,雨细广庭闲。
尘榻谈无客,风帘望有山。
衔泥新燕子,一一及时还。
玉楼春
宋高观国
燕脂染出春风锦。生怕黄昏人有恨。雨难揩泪玉环娇,烟不遮愁红袖冷。醉魂吹断香魂静。拂拂翠眉羞带粉。最怜新燕识风流,只为春寒消瘦损。
凤栖梧/蝶恋花
宋杜安世
整顿云鬟初睡起。庭院无风,尽日帘垂地。画阁巢新燕声喜。杨花狂散无拘系。近来早是添憔悴。金缕衣宽,赛过宫腰细。苒苒光阴似流水。春残莺老人千里。
临江仙·脆管繁弦无觅处
宋韩淲
脆管繁弦无觅处,小楼空掩遥山。柳丝直下曲阑干。海棠红欲褪,玉钏怯春衫。殢酒不成芳信断,社寒新燕呢喃。雕盘慵整宝香残。绮疏明薄暮,帘外雨潺潺。
浪淘沙·高阁对横塘
宋晏几道
高阁对横塘。新燕年光。柳花残梦隔潇湘。绿浦归帆看不见,还是斜阳。一笑解愁肠。人会娥妆。藕丝衫袖郁金香。曳雪牵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太师汪焕章社日劝农余出湖曲
宋葛绍体
春劝老农夸岁岁,晚飞新燕贺年年。
鉴湖一棹烟波客,燕舞农歌伴醉眠。
雨中闲卧
明高启
床隐屏风竹几斜,卧看新燕到贫家。
闲居心上浑无事,听雨唯忧损杏花。
月湖山谷劝耕次韵
宋邓深
皂盖朱幡游近郭,野桃山杏炫红旂。
看看新燕衔泥候,恰恰鸣鸠唤雨时。
未用经丘思靖节,何妨学稼许樊迟。
老农应悉使君意,六劝传教到处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
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
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
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
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
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
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
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文:朱丽云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90511№g〕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马茂元)
浣溪沙
宋晏几道
莫问逢春能几回,
能歌能笑是多才。
露花犹有好枝开。
绿鬓旧人皆老大,
红梁新燕又归来。
尽须珍重掌中杯。
【注释】:
二月芳草碧寄吴中故人
宋周端臣
二月芳草碧,江南新燕来。
掀兹良岁时,佳人安在哉。
佳人弃我去,杳在天之涯。
天涯望不极,业愁结中怀。
翠觞不成欢,玉琴有馀哀。
西湖春事深,林花为谁开。
折花无所赠,三嗅空徘徊。
楼前东流水,湛湛生绿苔。
去波日千里,还绕姑苏台。
凭水寄我思,旦暮肠九回。
和开之社日
宋洪咨夔
久要来新燕,檐花泫晓霏。
治聋憨舅醉,废读惰孙归。
鹘突输赢局,醒松脱着及。
一帘春寂寂,谁解识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