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不为祥
宋宋理宗
初是烈祖开炎图,华夷一统同车书。
人心爱戴无远迩,亲传圣像绘成都。
成都赤子尊君父,大廷重光奉祠宇。
殿旁一木久已枯,俄发三芽当夏五。
万物荣枯知有时。枯杨况更能生梯。
天胡此野大此瑞,祖宗垂佑从可知。
吁嗟全蜀今非昔,玉垒金城久荆棘。
幸今天道已好还,欲洗腥膻归古益。
矧兹廊庙古栋梁,肃雍显相登明堂。
岷峨万里来献瑞,原符景运答休祥。
书言颠木有由蘖,天其永命复大业。
中兴肇开同一机,万载重芳光史牒。
临江仙 送王缄
宋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注释】: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 、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己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 ,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轼爱妻王弗自至和元年(1054)嫁到苏家以后,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苏轼于婚后五年开始宦游生涯,王弗便在苏轼身边充当贤内助。苏轼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于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 。不料到治平二年(1065),王弗突然染病身亡 ,年仅二十六岁。这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之大。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 ”,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 ,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在想念王弗 。“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 ,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 ,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在 ”,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 ”,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在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在苏轼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现在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 ,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 。“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在借酒浇愁 ,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
结尾两句 ,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 ,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 。”本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天瑞篇》云 :“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 。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 :“人有丧其爱子者 ,既哭之痛,不能自堪 ,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 :‘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 ,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 。”(《顾随文集·东坡词说》)
寄甘露舒公上人
宋雷简夫
成都多少寺,梵学競推能。
到老不破戒。满城唯此僧。
池龙听夜讲,海客施年灯。
别后空相忆,庙劳正可憎。
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
宋陆游
厌烦只欲长面壁,此心安得顽如石。
杜门复出叹习气,止酒还开惭定力。
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
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繁华一梦忽吹散,闭眼细思犹历历。
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
夜阑风雨嘉州驿,愁向屏风见折枝。
临别成都帐饮万里桥赠谭德称
宋陆游
成都城南万里桥,芦根苹末风萧萧。
映花碾草钿车小,驻坡蓦涧青骢骄。
入门翠径绝窈窕,临水飞观何迢嶢。
判无功名著不朽,惟仗诗酒宽无聊。
迎霜早已足雉兔,微冷便欲思狐貂。
喜看缕脍映盘箸,恨欠斫蟹加橙椒。
坐中谭侯天下士,龙马毛骨矜超遥。
乌犀白紵谪僊样,但可邂逅不可招。
今年一战馘余子,风送六翮凌青霄。
美人再拜乞利市,醉墨飞落生蛟绡。
我衰於世百无用,十年不趁含元朝。
华缨肯傍萧飒鬓,宝带那束龙锺腰。
祝君好去事明主,日望分喜来渔樵。
游谈引类亦细事,寄酒且解相如消。
书窜
宋梅尧臣
皇佑辛卯冬,十月十九日。
御史唐子方,危言初造膝。
曰朝有巨奸,臣介所愤嫉。
愿条一二事,臣职非妄率。
巨奸丞相博,邪行世莫匹。
曩时守成都,委曲媚贵昵。
银璫插左貂,穷腊使驰馹。
邦媛将侈夸,中金赉十镒。
为言寄使君,奇纹织纤密。
遂倾西蜀巧,日夜急鞭抶。
红经纬金缕,排枓斗八七。
比比双莲花,篝灯戴心出。
几日成几端,持行如鬼疾。
明年观上元,被服稳贤质。
灿然惊上目,遽尔有薄诘。
既闻所从来,佞对似未失。
且云虔至尊,於妾岂能必。
遂回天子颜,百事容丐乞。
臣今得粗陈,狡狯彼非一。
偷威与卖利,次第推甲乙。
是惟阴猾雄,仁断宜勇黜。
必欲致太平,在列无如弼。
弼亦昧平生,况臣不阿屈。
臣言天下言,臣身宁自恤。
君傍有侧目,喑哑横诋叱。
指言为罔上,废汝还蓬荜。
是时白此心,尚不避斧鑕。
虽令御魑魅,甘且同饴密。
既其弗可惧,复以强辞窒。
帝声亦大厉,论奏不及毕。
介也容甚闲,猛士胆为栗。
立贬岭外春,速欲为异物。
外内官忷忷,陛下何未悉。
即敢救者谁,襄执左史笔。
谓此傥不容,盛美有所咈。
平明中执法,怀疏又坚述。
介言或似狂,百岂无一实。
恐伤四海和,幸勿苦苍卒。
丞许迁英山,衢路犹嗟咄。
翌日宣白麻,称快颇盈溢。
阿附连谏官,去若坏絮虱。
其间因获利,窃笑等蚌鹬。
英州五千里,瘦马行{左马右失}{左马右失}。
毒蛇喷晓雾,昼与岚气没。
妻孥不同途,风浪过蛟窟。
存亡未可知,雨馆愁伤骨。
饥仆时後先,随猿拾橡栗,
越林多蔽天,黄甘杂丹橘。
万室通酿酤,抚远亡禁律。
醉去不须钱,醒来弄琴瑟。
山水仍怪奇,已可销忧郁。
莫作楚大夫,怀沙自沈汨。
西汉梅子真,去为吴市卒。
为卒且不惭,况兹别乘佚。
楼上醉歌
宋陆游
我游四方不得意,阳狂施药成都市,大瓢满贮随所求,聊为疲民起憔悴。
瓢空夜静上高楼,买酒卷帘邀月醉。
醉中拂剑光射月,往往悲歌独流涕。
*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
丈夫有志苦难成,修名未立华发生。
临安道中见壁间书字云田左行者为四川驿路
宋项安世
只道成都路八千,谁知从此便西川。
行人一见成深省,大道多歧稳著鞭。
赠朱仁甫
宋熊禾
九州四海文公书,千秋万古文公祠。
文公之祠何所始,考亭云谷与武夷。
建安城中一亩地,桓桓寝广世守之。
时人拟作曲阜宅,表章何代坏者谁。
鲁余宫室已壮丽,广地何必取此为。
鲋池藏书抱祭器,间关之际亦可悲。
斯人今代不复见,为公故宅三嘘欷。
玄孙适此相邂逅,剧谈往事无休期。
别来已是二十载,城府之事了不知。
但闻祠堂旧基址,势家亭馆今巍巍。
东边自是子住处,一枝不许鸟鹊栖。
成都閟宫思丞相,通泉书室记□□。
斯文所係岂止此,经从此地空涟洏。
百年公论会有定,文公之后人见知。
子行定有我同志,为我问讯出此诗。
黄州杂诗二首
明瞿汝稷
世岂弃君平,君平自弃世。
生阙希世资,讵符风牧志。
独抱羲皇心,卖卜成都市。
垂帘日翛然,国爵屏其贵。
伊余偶乘会,一麾寄江澨。
讼庭横高霞,质成澹无事。
因之问夫子,宁以章甫异。
廓落非所嗟,沈冥有深契。¤
南津胜因院亭子
宋陆游
南江平无风,如镜新拂拭。
渔舟不点破,潋潋千顷碧。
阑干西北角,云散山争出。
坡陀竞南走,翠入窗户窄。
江山不世情,作意娱此客。
岂无尊中酒,豪饮非宿昔。
明当还成都,尘土埋马迹。
後岩在眼中,飞去无羽翼。
挽席夫人二首
宋吴芾
猗欤陶母世称贤,生子还持辅佐权。
政府旧曾迎象服,成都重见拥戎旃。
佳城闭处千车集,华屋生来五福全。
终始衰荣今已矣,空余陈迹载青编。
从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韵得名字
宋李焘
蜀学擅天下,马王先得名。
簧如巧言语,於道盖小成。
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
斯文大一统,欻使圣域清。
富贵尽在我,绂冕非所荣。
旁皇天禄阁,聊亦观我在。
怀哉不能归,旧宅荒榛荆。
寂寞竟谁顾,正路今莫行。
使君蓬莱仙,弭节归赤城。
门无俗宾客,家有贤父兄。
慨念此耆老,不登汉公卿。
临池一樽酒,尚友千载英。
并呼严与李,月旦共细评。
区区可无憾,彼重适我轻。
曷来成都市,尘土污冠缨。
古人不可见,见此眼自明。
请为怀古诗,玉振而金声。
何府君挽诗
宋魏了翁
林泉间富贵,缣素老功夫。
古树檠苍干,修庭拥碧梧。
只安车下泽,不侈骑传呼。
轧轧成都道,还家日未晡。
草堂
唐杜甫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钱笺】宝应元年夏,严武入朝,七月剑南四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八月伏诛。公携家避乱往杆州。广德二年春,武镇剑甫,公复还成都草堂。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①。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②。
(以成都治乱,为草堂去来,四句领起全意。【卢注】知道非蛮夷,乃纠集蛮夷为乱耳。)
①《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书》:“蛮夷猾夏。”②又:“四方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覆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①。中宵斩白马②,..盟歃气已粗③。西取邛南兵④,北断剑阁隅⑤。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⑥。其势不两大⑦,始闻蕃汉殊。西卒却倒戈⑧,贼臣互相诛。焉知时腋祸⑨,自及枭獍徒⑩。
(下两段,申明昔去草堂二句。此段言知道作乱,势横而自败。【钱笺】大将赴朝,群小异图,谓严武内召,知道遂反。西取邓南,以连声势,北断剑阁,以绝援师,此贼谋也。布衣,乃从逆者。专城,伪为刺史者。蕃兵,近蜀羌夷。汉兵,知道军士。西卒,即部将李忠厚也。【朱注】知道统领汉兵,胁诱羌夷共反,而贼徒争长,羌兵不附,李忠厚因而杀之,所谓势不两大,番将殊情,倒戈而相诛也。)
①《诗》:“愠于群小。”②《苏秦传》: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③《榖梁传》:齐桓公衣裳之会十一,未尝有歃血之盟。④【卢注】公《上严武两川说》云:“脱南蛮侵掠,邛雅子弟不能独制。”邛南兵,即邛雅子弟也。⑤【钱笺】断剑阁,知道以兵守要害也。⑥乐府《罗敷行》:“四十专城居。”⑦《左传》:“物莫能两大。”《汉书》:两大不相事。⑧《书》:“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⑨《战国策》:赵报魏,灭智伯,祸起肘腋。⑩《前汉·郊祀志》: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孙万寿诗:“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左传》:“无庸,将自及也。”
义士皆痛愤①,纪纲乱相逾②。一国实三公③,万人欲为鱼④。唱和作威福⑤,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⑥,背后吹笙竽。谈笑行杀戮⑦,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⑧,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此段言贼徒乘乱,好杀而残民。义士,当时倡议讨乱者。三公,与李忠厚同辈者。借名诛逆,殃及平民,故曰孰辨无辜。滥杀非命,含冤者多,故曰风雨号呼。前乱未宁,后患加甚,故曰又足惊吁。【朱注】忠厚既杀知道,纵兵残害无辜,如往时花敬定之事,故又备述其事而惊叹之。前曰贼臣,曰枭獍,诛以大恶也。此曰纲纪,曰法令,惊以大义也。)
①《史记》:太公曰:“此义士也。”②《诗序》:“纪纲乱矣。”③《左传》:“一国三公,吾谁适从。”④《史·项羽纪》:“今人方为刀俎,吾为鱼肉。”《后汉·光武纪》:决水灌之,百万之众皆可使为鱼。⑤《诗》:“唱予和汝。”《书》:“臣无有作威作福。”梁武帝《净业赋》:“威福自由,生杀在口。”⑥《尔雅》:“杻谓之桎,械谓之梏。”⑦《隋书》:杨素为将,临敌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至百人,流血盈前,谈笑自若。⑧《左传》:“至于用钺。”赵曰,已杀其主而夺之,故谓之鬼妾鬼马,如匈奴以亡者之妻为鬼妻也。《杜臆》:色悲,兼妾马言。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①,难为游五湖②。不忍竟舍此③,..复来榛芜④。入门四松在,步履万竹疏。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⑤。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芦⑥。大官喜我来⑦,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⑧。
(此一段,申上今归草堂二句。上八,言不能东游,仍还西蜀。下八,言久别乍归,一时共喜。公去成都,往来梓阆间,凡三年。)
①《易》:“弧矢之利。”②《史记正义》: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大湖东岸五湾。虞翻曰:太湖,东通松江,南通杻霅溪,西通荆溪,北通滆溪,东南通韭溪,凡五道,别谓之五湖。③《记》:“吾舍此何适矣。”④.. ,除草也。⑤《宋书》:袁粲为丹阳尹,常步履白杨郊野问。《杜臆》:四松,公所钟爱者,故后有特咏《四松》诗。公去草堂,有托之看守者,故旧犬无恙。⑥《世说》:陆士衡初入洛,诣刘道真,刘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惟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否?”【朱注】胡卢以贮酒。胡古与壶通。庾信诗,“壶卢一酒樽。”⑦大官,谓严武。《左传》:大官大邑。⑧城郭,指居人言。《魏志》:蔡邕才学显著,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朱注】刘后村《诗话》:子美《草堂》“大官喜我来”四韵,其体盖用《木兰诗》“爷娘闻我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①。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时见疣赘②骨髓幸未枯③。饮啄愧残生④,食薇不敢余⑤。
(此既归之后,慨叹身世也。(,) 世乱未休,托身无地,得草堂以养余年,此外更无他望矣。《杜臆》:赘疣承腐儒,言士既无用于世,则一饮一啄,已愧此残生,而薇蕨有余矣。此章,四句起,八句结,中三段各十六句。)
①《黥布传》:“治天下安用腐儒为。”②疣,瘤也。《庄子》:“骈拇疣赘。”又:“彼以生为附赘悬疣。”③仲长统《昌言》:“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④何承天诗:“饮啄虽勤苦。”⑤古诗:“食蕨不愿余。”
-----------仇兆鳌 《杜诗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