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公家白兔
宋王安石
水精为宫玉为田,姮娥缟衣洗朱铅。
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婵娟。
扬须弭足桂树间,桂花如霜乱後前。
赤鸦相望窥不得,空疑两瞳射日丹。
东西跳梁自长久,天毕横施亦何有。
凭光下视罝网繁,衣褐纷纷漫回首。
去年惊堕滁山云,出入虚莽犹无群。
奇毛难藏果亦得,千里今以穷归君。
空衢险幽不可返,食君庭除嗟亦窘。
今序得为此兔谋,丰草长林且游衍。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宋柳永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
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
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
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①“斗百花”:词牌之名。此词借写汉武帝时皇后陈阿娇失宠于武帝,在深秋时的愁苦和怨恨,表达对世上女人的同情。上片写陈阿娇所居之长门宫的萧瑟秋景和陈阿娇的愁苦情怀。秋之萧瑟与陈阿娇的愁苦情状构成了一幅极为凄凉的图画。下片写陈阿娇猜测被汉武帝所冷落的原因与自己的无耐和怨恨。
②飒飒霜飘鸳瓦:飒飒,本为风雨之声的象声词,此处专指深秋之风声;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飒飒霜飘鸳瓦,是说深秋的冷风吹动鸳鸯瓦上的霜花,长门宫一派深秋之萧瑟气象。
③翠幕轻寒微透:翠幕,绿色的帷幕,是陈阿娇的床帐;轻寒,深秋之寒不比严冬之寒,所以称轻寒;微透,微微透过陈阿娇的绿色床帐,吹到陈阿娇的身上。翠幕轻寒微透,是写长门宫宫内情景,吹进长门宫的虽是微寒,但也足以表现出长门宫之清冷。
④长门深锁悄悄:长门,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深锁悄悄,由于陈阿娇失宠,汉武帝已不再驾临,所以长门宫被紧紧地锁了起来,陈阿娇在长门宫所过的乃是一种被软禁的生活,由于汉武帝之不驾临,宫女等也被减少,所以也就悄悄了。
⑤满庭秋色将晚:满庭,长门宫的庭院;秋色将晚,是说已经到了深秋将要入冬时分了。秋色本为普天下之色,此处说满庭将秋色独给了长门宫。汉宫中除长门宫外,虽至深秋甚而严冬,由于有汉武帝之宠爱,也表现为一种春意长存之象。
⑥重阳泪落如珠: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此日按民俗都结伴登高饮菊花酒,而陈阿娇被锁深宫,只能眼看菊蕊泪落如珠。
⑦长是淹残粉面:长是,经常是;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
⑧鸾辂音尘远:鸾辂,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此句是说汉武帝很久没到长门宫来了,他的鸾车都是往其他宫去的,陈阿娇听到鸾车的铃声好像离此长门宫很远。
⑨寄情空纨扇:,困扰,纠缠不清。此句是说陈阿娇对汉武帝纠缠不清的感情,汉武帝却绝不理睬,只有把此种相思之情向纨扇倾诉了。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既写陈阿娇的多情,又写汉武帝的无情。
当初怪妾辞辇:辇,皇帝所乘坐的车子。此句是说陈阿娇猜测被汉武帝冷落的原因,可能是当初汉武帝让自己同他同乘一辇,而自己却推辞了之故。
陡顿今来:陡顿,突然;今来,现在。这句的意思是,由于当初有辞辇之举,才造成今天这种结果。
宫中第一娇娆:宫中,指汉宫之中,并非仅指长门宫。此句说陈阿娇认为自己在汉宫的所有嫔妃之中是最美的一位。
却道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此句的意思是说,本来我陈阿娇是汉宫中的第一美人,现在却因为我的失宠,说那赵飞燕是第一美人了。其实赵飞燕为汉成帝后,与陈阿娇相距一百余年,此处系作者用典之误
游骊山二首
宋张俞
玉帝楼前锁碧霞,终年培养牡丹芽。
不防野鹿踰垣入,衔出宫中第一花。
织锦曲
唐王建
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长头起样呈作官,
闻道官家中苦难。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干。
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一梭声尽重一梭,
玉腕不停罗袖卷。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著肩。
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一匹千金亦不卖,
限日未成宫里怪。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
最高楼·辛亥後
宋刘克庄
辛亥后,六请挂衣冠。甲子始休宫。白驹恰则来空谷,青牛早已出函关。笑狂生,还笏易,上竿难。
也莫爱、宫中请内相。也莫爱、堂中呼六丈。但祷祝,要痴顽。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免飞升,长快活,戏人间。
题徽庙马麟梅
元陈基
内家春色少人知,玉蕊冰蕤看转宜。
说与宫中小儿女,画楼琼琯莫轻吹。
无愁果有愁曲
明刘基
君不见陈家天子春茫茫,后庭玉树凝冷光。
楼船江上走龙阵,宫中只报平安信。
酒波滟滟蒸粉香,暖翠烘烟妒娇鬓。
无愁老夫貂鼠裘,降旗摇动台城秋。
生绡束缚槛车去,始信人间果有愁。
吴宫怨
唐张籍
吴宫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吴王醉后欲更衣,
座上美人娇不起。宫中千门复万户,君恩反覆谁能数。
君心与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茱萸满宫红实垂,
秋风袅袅生繁枝。姑苏台上夕燕罢,他人侍寝还独归。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长相弃。
送杭州经历李全初代归
元潘纯
东家老人语且悲,衰年却忆垂髫时。
王师百万若过客,青盖夜出人不知。
巷南巷北痴儿女,把臂牵衣学番语。
高楼急管酒旗风,小院新声杏花雨。
比来官长能相怜,民闲蛱蝶飞青钱。
黄金白璧驮西马,明珠紫贝输南船。
繁华消歇如翻掌,宫中赋敛年年长。
里巷萧条去不归,华屋重门结蛛网。
语中呜咽不欲闻,道旁虎狼方纷纭。
麒麟凤凰那复得,使我益重髯参军。
参军在官近一考,素发萧萧坐成老。
上言掣肘下吏骂,赖有闾阎独称好。
杭州公事天下繁,大才处决无留难。
参军累官日益贵,何术可使斯民安?
岐王席观妓
唐崔颢
二月春来半,宫中日渐长。
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
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
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
只拟:一作夜夜。
宿瘤词
元杨维桢
采桑女,项如罂,受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
大王聘之居中榜,旧衣不换新衣裳。
采桑女,项如罂,宫中掩口笑喤喤。
尧舜桀纣陈兴亡,中宫笑口惭且惶。
服后服,正后宫;卑宫室,亲蚕桑;减戈猎,斥优倡。
诸侯玉帛走东方,王上帝号声煌煌
渭城少年行
唐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下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渭城桥头:一作渭城垆头。清酒:一作新酒。
妲己图
元杨维桢
小白竿头血,新图入汉廷。
宫中双燕子,齐作牝鸡鸣。
长信秋词五首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金殿:一作秋殿。暂徘徊:一作共徘徊。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巧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
(陈邦炎)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这篇诗写宫廷妇女的苦闷生活和幽怨心情,即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使读者增强了感受。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孟迟的《长信宫》和这首诗极其相似:“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首句是说由得宠而失宠。“欲何归”,点出前途茫茫之感。次句对物伤情,检点旧日舞衣,余香尚存,但已无缘再着,凭借它去取得君王的宠爱了。后两句以一个比喻说明,身在冷宫,不能再见君王之面,还不如轻盈的燕子,每到春来,总可以绕着御帘飞翔。不以得宠的宫嫔作比,而以无知的燕子对照,以显示怨情之深,构思也很巧,很切。
但若与王诗比较,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差距来。两诗都用深入一层的写法,不说己不如人,而叹人不如物,这是相同的。但燕了轻盈美丽,与美人相近,而寒鸦则丑陋粗俗,与玉颜相反,因而王诗的比喻,显得更为深刻和富于创造性,这是一。其次,明说自恨不如燕子之能飞绕御帘,含意一览无余;而写寒鸦犹带日影,既是实写景色,又以日影暗喻君恩,多一层曲折,含意就更为丰富。前者是比喻本身的因袭和创造的问题,后者是比喻的含意深浅或厚薄的问题。所以孟迟这篇诗,虽也不失为佳作,但与王诗一比,就不免相形见绌了。
(沈祖棻)
真成薄命久寻思, 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 分明複道奉恩时。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长信秋词五首》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写了宫怨,这一首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複道(宫中楼阁间架空的通道)承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这里隐含着好几重对比。一重是失宠者与新承宠者的对比。一重是失宠者过去“複道奉恩”的欢乐和目前寂处冷宫的凄凉的对比。还有一重,则是新承宠者的现在和她将来可能遇到的厄运之间的对比。新承宠者今天正在重演自己的过去,焉知将来又不重演自己的今天呢?这一层意思,隐藏得比较深,但却可以意会。
这重重对比映衬,把失宠宫嫔在目睹西宫夜饮的灯光火影时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极为细腻深刻,确实称得上是“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但却不让人感到刻意雕琢,用力刻画。诗人似乎只是把女主人公此刻所看到、所自然联想到的情景轻轻和盘托出,只用“知”和“分明”这两个词语略略透露一点内心活动的消息,其余的一切全部蕴含在浑融的诗歌意境中让读者自己去玩索、体味。正因为这样,这首带有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特点的诗才能做到刻而不露,保持王昌龄七绝含蓄蕴藉的一贯风格。
(刘学锴)
长信草
唐崔国辅
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
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
点:一作照。未了:一作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