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泗州降者
宋周文璞
才自降胡便守边,大家齐数中兴年。
姑苏寺里相逢处,为尔呻吟一怅然。
纪西夏事
宋范雍
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
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
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麕。
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同刘仲忱舍人先生郑武子饯伯氏赋两篇得圣欢
宋王洋
南州本非行路难,年来行客多悲酸。
黄花白酒且今夕,惊风晚日催双翰。
一杯交欢意方属。四座相顾颜不欢。
如今守边戍不远,政合勉力劝加餐。
【原题】:
同刘仲忱舍人先生郑武子饯伯氏赋两篇得圣欢二韵
新婚别
唐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注释】: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第一段,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过去和丈夫没见过面,没讲过话。所以语气显得有些羞涩,有些吞吞吐吐。这明显地表现在开头这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嫁娘这番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比喻来引起的。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这时的心理状态。“兔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兔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用“兔丝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贴切。“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的说法,为什么这位新娘子会伤心到这步田地呢?“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这个问题。“结发”二字,不要轻易读过,它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谁知道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呢!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你的床席都没有睡暖,这哪里象个结发夫妻呢?“无乃太匆忙”的“无乃”,是反问对方的口气,意即“岂不是”。如果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匆忙相别,也还罢了,因为将来还可以团圆,偏偏你又是到河阳去作战,将来的事且不说,眼面前,我这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怎么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呢?古代婚礼,新嫁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两句,点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战争;同时说明了当时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守边”战争。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张本。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迁移,而现在,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自己家门口来了,这岂不可叹?所以,我们还要把这两句看作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婉而多讽”的写法。
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关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对丈夫的忠贞,要和他一同去作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当年父母对自己非常疼爱,把自己当作宝贝儿似的。然而女大当嫁,父母也不能藏我一辈子,还是不能不把我嫁人,而且嫁谁就得跟谁。“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现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你却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战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还跟谁呢?想到这些,怎能不叫人沉痛得柔肠寸断?紧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牵肠挂肚。但又怕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复杂。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年轻妇女的,你带着妻子去从军,也有许多不方便,我又是一个刚出门的闺女,没见过世面,更不用说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为难。这段话,刻画了新娘子那种心痛如割、心乱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而为积极的鼓励,话也说得痛快,不象开始时候那样吞吞吐吐的了,她决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爱情,是通过一些看来好象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或者说具体行动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自嗟贫家女”这四句所描写的。新娘说,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办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并且,当着你的面,我这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你走了以后,我更没心情梳妆打扮了。这固然是她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贵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她对丈夫的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杀敌、凯旋归来上面,才有实现的可能。应该说,她是识大体,明大义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象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象有点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而觉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萧涤非)
----------------------------------------------
真德秀曰:先王之政,新有婚者,期不役政。此待所怨,尽其常分,而能不忘礼义。《诗》:“宴尔新婚。”【黄生注】此下三题相似,独新婚之妇,起难设辞,故特用比兴发端。
兔丝附蓬麻①,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②,不如弃路傍③。
(“杜臆》:通篇作新人语,起用比意,逼真古乐府,是《三百篇》兴体。)
①《尔雅》:“唐、蒙、女萝、兔丝。”释曰:唐也,蒙也,女萝也,兔丝也,一物而四名。【朱注】按诸家《本草》,兔丝并无女萝之名,惟松萝一名女萝。陆玑《诗疏》:兔丝,蔓生草上,黄赤如金。松萝,蔓延松上,生枝正青。陆佃《埤雅》:“在木为女萝,在草为兔丝。”可证二者同类而有别。古诗:“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李善注:古今方俗名草不同,然是异草,故曰附。此解甚明。《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史记》: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诗》:“征夫遑止。”③刘公干诗:“从者盈路傍。”
结发为妻子①,席不暖君床②。暮婚晨告别③,无乃太匆忙④。君行虽不远⑤,守边赴河阳⑥。妾身未分明⑦,何以拜姑嫜⑧。
(此叙初婚惜别,语意含差。)
①苏武诗:“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李善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取弃冠之义也。”顾炎武《日知录》曰:“俗称妻为妻子,此不典之言,然亦有所自。《韩非子》: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曰象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杜诗本此。”②《文子》:“孔无席暖。”《世说》: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③《白虎通》:“昏时行礼,故曰婚。”陆机诗序:“悼心告别。”④张华诗:“无乃违其情。”⑤沈约诗:“知君行之未极。”《诗》:“征夫不远。”⑥《史记》:蒙恬曰:“臣将三十万众以守边。”⑦谢朓诗:“况乃妾身轻。”《独曲歌》:“分明不可得。”⑧《汉书·广川王传》:“背尊章,嫖以忽。”师古曰:“尊章,谓舅姑也。”章与嫜通。陈琳诗:“善事新姑嫜。”梦弼曰: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今嫁未成婚而别,故曰未分明云云。陆时雍曰:妾身二句,建安中亦无此深至语。
父母养我时①,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②,鸡狗亦得③将。君今生死地④,沉痛迫中肠⑤。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③。
(此忆前后情事,词旨惨切。)
①《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②又:“乃生女子。”《礼运》:“男有分,女有归。”《榖梁传》:“妇人之义,谓嫁曰归。”③《史记》:“鸡狗之声相闻。”《淮南子》:“令鸡司晨,令狗守夜。”按:嫁时将鸡狗以往,欲为室家久长计也。古乐府有《凤将雏》。《汉书注》:颜师古曰:“将,谓领帅其群。”④《杜臆》:“君今生死地”,妙有余思。或作“往死地”,语便直致。《孙子》:“生死之地。”⑤谢灵运诗:“沉痛结中肠。”⑥《史记·范睢传》:“形势不能有也。”《洛阳伽蓝记》:“色杂苍黄。”《北山移文》:“苍黄反覆。”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①。妇人在军中②,兵气恐不扬③。自嗟贫家女④,久致罗襦裳⑤。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⑥。
(上二段,夫妇分离,愁绪万端,此发乎人情者也。此一段,既勉其夫,且复自励,乃止乎礼义者也。)
①苏武诗:“努力爱春华。”《左传》:“下臣不幸,属当戎行。”②《李陵传》:“我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搜得,皆斩之。”③《后汉·方术传》:“京师当有兵气。”④《史记》:“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⑤《周礼》:罗氏,蜡则作罗襦。注:“襦,细密之罗,当作繻。”《滑稽传》:“罗襦襟解,微闻芗泽。”《说文》:“襦,短衣也。”⑥何逊诗:“轻扇掩红妆。””《杜臆》:洗红妆,加对君二字,可涕。
仰视百鸟飞①,大小必双翔②。人事多错迁③,与君永相望④。
(末用比意收,终望夫妇之相聚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三段各八句。)①陆机诗:“百乌互相和。”②《左传》:施氏妇曰:“鸟鲁犹不失俪。”③《关尹子》:“人事错错然。”宋玉《风赋》:“回穴错迕。”注:“错杂交迕也。”④蔡琰《笳曲》:“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设为问答,此《三吏》、《三别》诸篇所自来也。而《新婚》一章叙室家离别之情,及夫妇始终之分,全祖乐府遗意,而沉痛更为过之。
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
卢元昌曰:呜呼!乱不废礼,礼必顺情,先王之制也。况民生有欲,莫大于婚。既弃其礼,又怫其情,至于暮婚晨别,是何等时事。《东山》零雨篇云:“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先王曲体人情如此。咏公此诗,益念范氏人道使民之说。
王嗣奭曰:此代为妇人语,而揣摩以发其隐情,暮婚晨告别,是诗柄。篇中有极细心语,如“妾身未分明”二句,“妇人在军中”二句,是也,有极大纲常语,如“勿为新婚念”二句“罗襦不复施”二句,是也。真《三百篇》嫡裔。
罗大经曰:《国风》“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盖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此远嫌防徽之意也。杜诗“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尤为悲矣。《国风》之后,唯杜陵不可及者,此类是也。
黄生曰:《新安吏》以下述当时征戍之苦,其源出于变《风》、变《雅》,而植体于苏、李、曹、刘之间。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南归诗十八首
明李流芳
不眠苦夜永,待旦情徬徨。
传闻虏渡河,羽书达明光。
前锋已陷敌,大将堕马亡。
健卒三万人,一朝化犬羊。
孤城若累卵,覆车惩辽阳。
天子为动色,群议纷蜩螗。
司马出守边,元戎将启行。
当时画战守,经抚何参商。
曾闻右战者,未战已仆僵。
至今庙堂间,莫知谁否臧。
嗟余孱书生,国耻岂敢忘。
十年策不售,何由叫阖阊。
委贽未分明,幸可商行藏。
一命亦致身,将母或不遑。
促装招吾友,归耕烟水乡。¤
【注释】:
──(右不寐二首。)
又上后园山脚
唐杜甫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
逝水自朝宗,镇名各其方。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
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
朝廷任猛将,远夺戎虏场。到今事反覆,故老泪万行。
龟蒙不复见,况乃怀旧乡。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
忧来杖匣剑,更上林北冈。瘴毒猿鸟落,峡干南日黄。
秋风亦已起,江汉始如汤。登高欲有往,荡析川无梁。
哀彼远征人,去家死路旁。不及祖父茔,累累冢相当。
古意
唐孟郊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送张总卿护饷益昌
宋魏了翁
陈陈之粟夸西都,长旗一摇扫地无。
剥民肌血事军赋,天乎生此桑大夫。
有唐藩方既旅拒,中朝独仰江淮租。
士安虽善操低昂,弘羊百世仍同涂。
要知元和国计簿,不似末世供军图。
人间遗利或尽取,天下大本须持扶。
饷台今得张省主,建置不用新规模。
但云宅家本忠厚,当为怀责宽宿逋。
操觚数草便民奏,不用补疮及宁肤。
只将常赋供调度,泽中有水民其苏。
八十余年久胡虏,有弓未弛仍张舒。
军储粒粒皆汗禾,植根虽固忧其枯。
矧今两虎方血斗,坐使丛鸇为吾敺。
守边但用平平策,主计不须急急符。
苔封木牛卧流马,塞南塞北无单于。
安西相君坐专阃,与公体国心肠敷。
智名勇功不挂眼,男粟女布思其余。
玉皇正用富民相,当见二公对府持钧枢。
泸州乱
宋陆游
高寺坡前火照天,南定楼下血成川;从事横尸太守死,处处巷陌森戈鋋。
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岂知痈疽溃在内,漫倚筑城如铁坚。
从来守边要人望,纵有奸谋气先丧。
即今死者端为谁?姓名至死无人知!
送刘季孙栽隰州
宋张耒
君家将军本缝掖,叱◇西摧贺兰石。
一时成败何足论,要仗英名垂竹帛。
到君奇骨尚虎头,白须千骑守边州。
插架万签供记览,探囊五字擅风流。
大河之东士精勇,日饮不妨飞猎鞚。
五更吹角建牙旗,万马合围行酒瓮。
朝裘风劲黑貂暖,夜帷雪满青毡重。
乐哉闭口莫言兵,虽有颇牧谁能用。
钓石
宋陶弼
守边无一事,坐石钓东桥。
水色连山叠,泥痕上海潮。
饵经沙日暖,纶动水风飘。
客正思新绘,鱿鲸气莫骄。
吟石
宋陶弼
守边无一事,江上得闲吟。
醉呓歌微出,狂书墨不深。
潮痕没高岸,月色透疏林。
此意无人解,宵分泪满襟。
寇中丞北抚宣府奉同南渠韵
明边贡
守边犹得近邦畿,亚相权兼大将威。
乌府夜闲关月皎,戟门秋静虏尘稀。
探兵入塞无传箭,敕使临戎有赐衣。
闻道六龙巡幸处,至今尝见五云飞。
探梅过西湖
宋郑安恭
郊坰一到眼偏明,古寺寂无钟磬声。
共上篮舆寻胜事,独先冠盖愧双旌。
探梅载酒成幽趣,纵步登山喜晚晴。
自顾遨头最衰老,不才何幸守边城。
冬寒客怀
宋董嗣杲
争锥无意志摧藏,岁晚栖然滞客房。
井臼自亲犹火食,琴书谁力谩时装。
前峰雪洗心方快,破廨风穿骨欲僵。
烧荻御寒身尚曲,有人皲瘃守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