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诗词网

写板桥的诗句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


罗隐

双鱼迢递到江滨,伤感南陵旧主人。万里朝台劳寄梦,
十年侯国阻趋尘。寻知乱后尝辞禄,共喜闲来得养神。
时见齐山敬亭客,不堪戎马战征频。
曾逐旌旗过板桥,世途多难竟蓬飘。步兵校尉辞公府,
车骑将军忆本朝。醉里旧游还历历,病中衰鬓奈萧萧。
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风蝶令·秋雨疏偏响


朱彝尊

秋雨疏偏响,秋点夜迸啼。
空床取次薄衾携。
未到酒醒时候,已凄凄。
寒雁横天远,江云拥树低。
一湾杨柳板桥西。
料得灯昏独上,小楼梯。


忆金陵二首(杂题画扇)


程嘉燧

最忆西风长板桥,笛床禅阁雨潇潇。
只今画里犹知处,一抹寒烟似六朝。


山家


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
又作顾况作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仅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读来感到句绝而意不绝。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显然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这时,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山农家的鸡咯咯鸣叫,象是在欢迎来客。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第三句“莫嗔焙茶烟暗”是山农陪作者参观焙茶时说的致歉话。上面二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这一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

  第四句“却喜晒谷天晴”,和第三句连成一气。南方山区,收获季节云多雨盛,诗中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是有典型意义的。继“莫嗔”之后,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这首诗,如果按司空图的《诗品》归类,似属于“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的“自然”一品。作者象是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徐燕)

金缕曲·初夏


朱彝尊

谁在纱窗语?是梁问、双燕多愁,惜春归去。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
听半部、新添蛙鼓。小白蔫红都不见,但愔愔、门巷吹香絮。绿阴重,已如许。
花源岂是重来误?尚依然、倚杏雕阑,笑桃朱户。隔院秋千看尽拆,过了几番疏雨。
知永日、簸钱何处?午梦初回人定倦,料无心、肯到闲庭宇。空搔首,独延伫。


小步晚兴


董嗣杲

板桥孤渡险,草屋四檐穿。
远客感新月,短髭伤壮年。
水篱微雪冱,天宇列星悬。
无地寻朋好,归情托七弦。


吴尉东阁西亭


刘过

石板桥东阁,轩窗如此华。
碧虚澄水鉴,红影侵霜花。
似串歌云驻,如泥醉帽斜。
但惊风露冷,飘落怕还家。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杨万里

板桥再葺岸头横,茅屋新添树外明。
山势追回一溪水,波光飞到万花亭。
沉烟久冷炉犹馥,帘子闲垂脚自平。
坐看千林总黄落,只余兰蕙向人青。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汪莘

春去江南水拍天,经旬茅屋罕炊烟。
石墙颓毁板桥断,始觉贫家气象全。


菩萨蛮·鸡声茅店饮残月


赵蕃

鸡声茅店炊残月。板桥人迹霜如雪。
此是古人诗。身经老忘之。
君行当此境。令我昏成醒。
乘月犯霜来。诗真误尔哉。


题寒江钓雪图


释敬安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注释】: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于清光绪十年(1884),为作者早期代表作之一。画意显然取自柳宗元《江雪》诗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释氏的题诗则与柳诗大异其趣。
  起句开门见山,交待垂钓地点,“板桥”使人容易联想起温庭筠名句“人迹板桥霜”,已觉几分寒意。次句承“垂钓”写“蓑衣”,以“雪压”托出大雪纷飞景象,着意渲染寒冷气氛。第三句承“冷”字再递进一层,“水不流”说明“江寒”已达结冰地步,所咏垂钓为冰钓无疑。这三句均未正面写到钓者,而钓者冒雪垂钓的执着神态,却已从各个侧面烘托出来,气氛显然不像柳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孤寂压抑。结句“鱼嚼梅花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全诗皆活,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妙趣横生。此句从查慎行《题王文选浣花溪钓图小照》诗中“忽动绿玻璃,游鱼嚼花影”点化而来,与前三句接隼无痕,使寒江、飞雪、蓑衣、游鱼、梅影等种种形象浑然一体,把“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李旦初
http://gentwu.diy.163.com/doc/shi/thjdyt.htm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


赵蕃

驱车晓蹋板桥霜,头为岑岑势莫当。
颇念索衣为御具,可怜行李只空囊。

【原题】: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寄之

题宣风驿


阮阅

浅浅泸潇水,粼粼碧玉光。
马蹄飞电疾,突过板桥霜。


早发分宜县


郭奎

夜半荒鸡鸣远村,板桥斜出县西门。
征人衣上霜如雪,犹未曾承国士恩。